
中新网江西新闻11月23日电 着汉服、加笄冠、吟诗词、兴礼仪……11月22日,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第四届人文文化节拉开序幕。古音古曲、曼妙的古舞,呈现出一场“穿越古今”的视听盛宴。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华东交通大学附属子弟学校的诗篇吟诵《苔》与歌曲合唱拉开艺术节序幕。古典乐器演奏《女儿情》以高古的音韵、细腻的乐声牵引着现场观众的思绪。
《左传》有云:中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故称华。当天正值“全球汉服出行日”,活动现场,数十名身着汉代襦裙的学子缓步入场。或挥毫泼墨,或缓歌曼舞,或女红刺绣,或吹拉弹唱,显示汉服之美。
“台上的表演让我想到曹植《洛神赋》中‘婉若游龙,翩若惊鸿’的描述。这么近距离欣赏表演还是第一次,真的是太震撼了!”该校2018级软件工程大一学生祝雨琪如是说。
除歌舞表演外,现场还以花为意,为观众摆开一道推陈出新的诗词“宴席”。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到“浊酒一杯家万里”,从“明月几时有”到“话不投机半句多”,4位佳人,你来我往,与台下观众共同分享诗词之美。与此同时,人文学子创作的10件书法丹青作品依次展出,收获一片好评。
汉语知识竞赛与小游戏也吸引不少同学驻足观看。其中,刺绣环节因琳琅满目的绣品、精湛的绣工、美丽的绣娘而备受青睐。除传统苏绣外,丝带绣展示更是以简单的步骤、栩栩如生的图案“圈粉”无数。
据悉,自2013年解放思想大讨论以来,华东交大积极发挥高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优势与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各环节。学校坚持推行上课礼、升旗礼、家书礼“三礼”活动,以礼育人;成立孔目湖书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发展体系。同时,该校学生也自觉担当、推陈出新,通过举办每年三月花朝节祭花神,中秋猜灯谜、祭月,重阳登高打太极等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丰富大学生活。(通讯员 邵梦溪 王军伟 汪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