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12日,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淀校区)举行。经过激烈角逐,华东交通大学勇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是唯一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地方交通类院校,填补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一等奖的空白,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等奖参赛团队
荣获一等奖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作品《融“工笔”入“写意”,绘互联互通新丝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风险调查研究》(指导老师人文学院张祥志),围绕学校“交通特色、轨道核心”的办学定位,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从法理角度,致力当前研究高铁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纠纷这一重大瓶颈热点问题,并充分吸收高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来的智库研究成果,积极发挥多学科协同创新的优势,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现场评委一致好评。
此外,该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作品《低能见度天气车辆辅助驾驶雷达显示屏》(指导老师电气学院杨云)荣获二等奖,理学院作品《极端复杂环境下的高清鬼成像研究》(指导老师理学院罗春伶)、经济管理学院作品《回溯传统还是走向现代:“非遗”万载夏布产业发展研究》(指导老师经管学院陈璐)均获三等奖。

全体参赛团队合影
从校赛至国赛,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本届大赛,多次关心指导团队备赛情况,鼓励参赛师生勇于迎接挑战。各部门大力支持,各学院通力配合,组织培训会近百场,邀请多位国内知名专家为参赛项目进行全面指导。选手们在赛场上从容稳健、思路清晰、应答流利,展现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据悉,本届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共有来自213所高校的447件作品角逐终审决赛。一大批青年学子通过“挑战杯”竞赛涵育了科学精神、接受了科学启蒙、激发了科创热情,为走上科创成才道路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每届竞赛都吸引2000余所高校、200余万大学生参与,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