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物专访】千“李”之“行”趁芳华
发布时间:2018-01-08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本站讯(通讯员 邵梦溪 吴宇森 报道)荣获十佳优秀学术之星的称誉,她拥有卓越的才华与学术造诣;校优秀志愿者、优秀后勤工作者、十佳优秀服务之星等勋章,是她投身志愿服务的热忱;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得,见证了她大学四年里奋斗的热血青春。她是李行,人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她严于自我,不断优秀,如今的她,已保研暨南大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她的修炼之路上尽显。

千里之行,“习学”趁芳华

谈及学习,李行认为最重要的便是专业课的学习,图书馆更是成为她生活中的一大益友”。“专业性知识是必要的,当然,大一到大三,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看书是我的乐趣,并且我一直在坚持。”李行直言,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只掌握课本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但是,没有专业性知识做根基是万万不能的。同时,她将学院师资当作自己学习的财富,并尊重每位老师的备课成果。

凭借对专业的执着与热爱,她在《青年文学家》《北方文学》《西江文艺》上共发表四篇论文。针对论文的发表,李行认为,最需要的是前期的准备工作。“论文的出版需要提前涉猎很多,而我们专业的学年论文,为以后发表论文提供了很好的准备。”该学习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该玩该参加活动的时候尽力,这便是李行的学霸养成“秘籍”。

“眼下最想做的就是好好读研,希望在研究生时期能做出一番成绩。”千里之行,她的学习之路未完待续。

千里之行,“交友”趁芳华

“与朋友交,须得删繁就简。”这是李行最喜欢的小说《白鹿原》中的一句话。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在芳华的年纪里,遇到的那人那事,都是李行不断前行的动力。

对于李行而言,大学期间印象最深的“友人”,是她的专业课教师——王琪。不论是大一刚接触现代汉语,还是后来研究生面试,王琪老师都给予了她很大的鼓励和帮助。“王琪老师激发了我对语言的兴趣,他是我在大学最感谢的一位老师,或者说是一位朋友。”

当然,参加过多次志愿活动的李行坦言,最独特的“交友”经历来源于她的社区服务。“经常与社区的老人和孩子接触交往,会让我有很多感触,这些感触又影响着我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在她看来,参加志愿活动并不会影响到她的学习,而认为参加志愿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体会生活中的细小感动,让心灵和精神都得到很好的休息。

千里之行,“兴趣”趁芳华

优秀后勤工作者、校优秀志愿者、十佳优秀服务之星……但对于李行来说,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这些荣誉,而是在志愿活动中得到的成长与感动。

“参加志愿活动是兴趣与享受。这有利于我们走出校园,积累社会经验,扩大交友面。”李行如是说。“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会非常开心,同时能得到身心的休息。与其说我帮助了别人,不如说他们帮助了我。”

很多人会因为学习、生活、兴趣在大学忙碌不已,可最终少有人能兼顾爱好。李行则不然。“只要合理利用时间,一心一意地做好当下的事,时间是足够的。”社会实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能让自己在繁重的学业中得到休息,更是一种脱离书本的学习。李行的芳华投于对志愿与实践的兴趣中,变得愈加美丽。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希望学弟学妹继续努力。”采访最后,李行这样总结道。对她而言,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有欢乐亦有遗憾。在最芳华的年纪,以梦为马,行于千里。她始终在路上,她始终在前行。

责任编辑:蔡文琪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电话:0791-87045413 邮编:330013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港东大街808号